從復合磷酸鹽到無磷保水劑,你知道他們的應用區別嗎?
肉保水并不等于說是給肉注水,注水只是簡單的將水注入肌肉組織中,這些水分依然處于自由狀態的游離水,稍微加工(熱處理,冷凍處理)變會讓水分從肌肉組織中泄掉,不僅不能改善肉的外觀和口感,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會加速肉制品的氧化褪色和組織狀態松散,表面上看起來像一攤爛肉。
反之,如果是經過處理后的規范保水,肌肉組織中的水分會牢固的與肌肉蛋白進行水合作用,讓自由游離的水分與肌肉蛋白牢牢結合在一起形成受到束縛的結合態水,這樣不論是你凍融還是熱處理這樣保水的肉時,水分是不會輕易從肌肉組織中游離,泄出的,這樣才算是合理,完善的肉制品保水。
根據食品添加劑國家標準(GB2760-2011)的規定,調理肉制品中磷酸鹽含量不能超過0.5%,但肉類調理食品仍面臨著磷酸鹽超標的問題,因為原料肉中本身就含有磷酸鹽。
所以一般在實際生產中添加量為0.3%,這樣會導致一個結果是,不論肉制品的保水需求是多少,它添加的總量基本已近控制在天花板上了,無從在一種型號的磷酸鹽上下功夫來提高保水率/性,但無磷保水劑一般不會受到這個添加的制約,其出色的保水效果,不含磷的特點,一經問世就得到了市場的廣泛好評,接下來就淺要分析一下無磷保水劑與磷酸鹽的差異。
磷酸鹽類保水劑作用機理和缺陷
以焦磷酸鈉、三聚磷酸鈉、六偏磷酸鈉等磷酸鹽類化合物為主要成分的復配食品添加劑。
作用機理:
1、提高原料肉pH,使其偏離肌球蛋白的等電點,提高肉的保水性。
2、與肌肉中鈣、鎂等金屬離子螯合,破壞蛋白主體網狀結構,提高蛋白與水的結合能力。
3、促使肌動球蛋白解離成肌動蛋白和肌球蛋白,提高肉的保水性。
4、增加離子強度提高蛋白溶解度,利于肌原纖維中蛋白質的溶出,提高保水性。
缺陷:
1、磷酸鹽攝入過量影響人體鈣、鐵、銅、鋅等必需元素的吸收,危害人體健康。
2、磷酸鹽添加量大會產生不愉快的金屬澀味,導致產品組織結構粗糙,嚴重影響食品天然風味
無磷保水劑的作用機理和缺陷
目前市場上在售的無磷保水劑,主要為pH調節劑(碳酸鹽、檸檬酸鹽類)+親水物質(膠體、蛋白類物質)+食鹽的復配形式。
作用原理:
1、利用自身容脹增加了肌原纖維的空間,增大了內部水分保持的空間。
2、在肌纖維外部形成保護膜,阻止內部水分流失。
3、提取鹽溶H帶和A帶兩段蛋白,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改善凝膠結構。
4、與肌原纖維蛋白結合增強肌原纖維的穩定性,防止肌原纖維蛋白變性。
5、提高原料肉pH,使其偏離肌球蛋白的等電點,提高肉的保水性
6、親水物質結合自由水,降低“共晶點”,防止蛋白凝聚變性
7、食鹽增高肉的離子強度,使肌纖維蛋白溶出,靜電斥力增加
缺陷:
1、加入更多的添加劑,與健康的訴求不符
2、影響食品天然風味
3、使用操作不便,需要剪切溶解
4、市場產品質量參差不齊,較混亂。目前,市場上效果比較好的無磷保水劑主要有天喜牌佳多美G、佳多美Y以及佳多美A24號等,他們分別應用于不同工藝,同時各自出品率和口感也不相同,使用時可以咨詢廠家技術人員,或者查看技術視頻、技術資料等。
添加量、使用范圍、工藝和口感的差異
1、添加量不同
國家規定成品磷含量不得超過0.5%,廠家在添加過程中為了追求出品率,經常會過量添加,這樣無形中就增加了法律風險,無磷保水劑由于成分配方中不含有磷酸鹽,添加量可以適當的加大 可以保障水分的充分吸收,保障了成品的出品率。
2、適應范圍不同
無磷保水劑由于其結構特點,適用于調理類產品,口感相對膨松,不適合緊致類的肉制品加工。相比之下磷酸鹽產品在解凍后不失水,且適用范圍更廣,可廣泛應用于面制品、肉制品以及水產品中。
3、工藝不同
由于配方有所不同,含磷保水劑往往需要配合滾揉和注射工藝進行加工,保證產品保水性更加優越,而無磷保水劑大多數通過水溶解后,進行滾揉工藝生產。而往往很多人在拿到產品之后直接替代磷酸鹽來使用,會對產品的口感,性狀有很大差異,因此需要調整整個產品配方及加工工藝才可以確保產品品質。
4、口感不同
經過兩類保水劑生產的產品在口感上有小范圍的區分,經含磷保水劑生產的產品結構更加緊致,口感彈性和韌性充足;經無磷保水劑生產的產品則會使產品多汁性更強,肉質更加嫩。但傳統磷酸鹽為了保水,出品的肉制品往往會有苦澀味,無磷保水劑由于不同于普通的含磷產品,即使過量添加也不會對產品口感有任何影響,真實的還原肉制品的口感 。
免責聲明:本資料來源于網絡,如果侵犯了你的版權或其他權利,請作者或權利人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或刪除。
免責聲明:本資料來源于網絡,如果侵犯了你的版權或其他權利,請作者或權利人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