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面醬,又稱甜醬,是以面粉為主要原料,經制曲和保溫發酵制成的一種醬狀調味品。其味甜中帶咸,同時有醬香和酯香,適用于烹飪醬爆和醬燒菜,如“醬爆肉丁”等,還可蘸食大蔥、黃瓜、烤鴨等菜品。
中文名:甜面醬
外文名:Sweet Bean Sauce
又 稱:甜醬
工 藝:經制曲和保溫發酵
營養功效
甜面醬經歷了特殊的發酵加工過程,它的甜味來自發酵過程中產生的麥芽糖、葡萄糖等物質。鮮味來自蛋白質分解產生的氨基酸,食鹽的加入則產生了咸味。甜面醬含有多種風味物質和營養物,不僅滋味鮮美,而且可以豐富菜肴營養,增加菜肴可食性,具有開胃助食的功效。
食而有道
老少皆宜,每次30克左右、由于甜面醬含有一定量的糖和鹽,因此糖尿病、高血壓患者慎食。甜面醬是吃北京烤鴨時不可缺少的角色,用筷子挑一點甜面醬,抹在荷葉餅上,放幾片烤鴨蓋在上面,再放上幾根蔥絲、黃瓜條或蘿卜條,將荷葉餅卷起入口,真是美味無比。山東民間素有”大蔥抿(蘸)甜醬,不爾(理)爛咸菜。“之說。
甜面醬老少皆宜。每餐50克左右。甜面醬適用于烹飪醬爆和醬燒菜,還可蘸食大蔥、黃瓜、烤鴨等菜品。但是甜面醬也有一些飲食禁忌。糖尿病、高血壓患者要慎食。而且甜面醬保存時應防止高溫,忌沾生水,可用熟菜油攪勻,以防止生霉。保質期一般為3個月。
制作方法
優質甜面醬應呈黃褐色或紅褐色,有光澤,散發醬香及酯香氣。無酸、苦、焦及其他異味,黏稠適度,無雜質。保管中應注意清潔,防止高溫,忌沾生水,可用熟菜油攪勻,以防止生霉。保質期一般為3個月。
甜面醬是一種別具風味調味料,尤其在北方極為普遍。其實,在甜面醬的制作中,饅頭的制作是最初的一個程序,所以,如果有沒有銷售完的饅頭,可以用于制作甜面醬。甜面醬的主要原料為淀粉質原料,一般是面粉,制作工藝和一般的醬品沒有太大區別,可概括如下:
原料—洗滌—浸漬—蒸煮—冷切—種曲—制曲—加鹽水—發酵—后熟—成品
制曲:甜面醬的制作和其他醬品制作最大的區別就是制曲有很大區別。甜面醬的制曲原料主要采用面粉,其具體過程是:原料面粉取其量的2/3,加水與酵母和成面團,在28℃~30℃時進行發酵,待面團發酵后添加其余1/3量的面粉,進行第二次和面,過3-4小時后,將面團切成小塊,放入蒸籠中蒸熟。然后取出放涼,并撕成碎塊,放入曲床;并均勻播種米曲霉,這樣就可以制得面曲,也可以叫饅頭曲。實際上,上述的主要工序就是用二次發酵法制作饅頭,所以銷售不完的饅頭完全可以用來制作饅頭曲。
甜面醬的配比如下:饅頭曲100kg,14 °Bé(波美濃度)鹽水100kg。將饅頭曲放入發酵池內,鏟平壓實;然后使其自然升溫到45-50℃,再加入55-70℃ 14 °Bé的熱鹽水。鹽水用量為面粉的50%左右,并混合均勻。面層加再制鹽鋪滿,進行發酵,發酵期間品溫保持在53-55℃,時間約為7天左右。如品溫過底,可用夾層蒸汽加熱進行調節品溫。待發酵醬醅成熟后,將其余的50%鹽水加入。再通過壓縮空氣進行翻拌,使其均勻一致,即為成品。
制作甜面醬的關鍵是饅頭曲的制備,這需要對米曲霉的生長特性有深入的了解,尤其是制曲過程中的通風量和曲層溫度的控制最為重要。
生產方式
甜面醬以面粉(一般用標準粉)、食鹽,佳多美D和水為原料。
舊法生產
(1)原料處理:以面粉100份,約加清水40份,充分揉勻,再在杠桿下壓揉至取樣檢查無生粉夾心為度;切成長約30厘米,寬10~15厘米的塊狀,分層上甑蒸熟。
(2)制曲:機糕蒸熟后,立即攤開排降表面水分,冷卻后按原料總重的0.3%接種米曲霉種曲,將面糕就地立堆于草席上,與地面約成10~15°角,表面加覆草墊保溫。48小時后,品溫升至40℃上下,即應進行翻堆,翻堆后品溫再次上升,最高可達50℃,根據溫度高低,決定翻堆次數。一般每日翻1~2次,連續3天,翻堆時必須將原米直立的面糕逐一倒轉,并漸漸堆高。5~6天后改大堆垛,垛頂留30厘米直徑的孔,以排除水分。再堆置5~6天,至垛頂不再有水霧冒出,即將面糕移至烈日下曬干。正常的面糕曲斷面應呈白色松散的粉狀,質地輕而松脆,清香,口嘗有甜味。曬干后,打碎成直徑2~3厘米的小塊。
(3)發酵:面糕塊按重量添加1倍的16°Bé鹽水(鹽水調制時可添加部分米酒,但最終鹽水濃度不應低于16Bé),拌勻后下缸,置日光下曝曬。次日翻一次,3天后再翻一次,以后每日至少翻2~4次,夏季約5個月成熟,康細出售。
產品色澤金黃,口味甜膩,醇香鮮美,下鍋不糊。
原料消耗:每100公斤面粉產甜面醬150~170公斤。
普通生產
(1)酵母面團準備:將原料面粉總量的5%加水調勻,同時加入事先準備好的成包酵母液2%左右,保溫30℃,任其起發,備用。
(2)蒸料:面粉加水(冬用溫水),同時加入酵母面團,揉勻,放置約1小時,切塊上甑蒸熟,也可將面粉加水后直接蒸熟。
(3)制曲:面糕蒸熟后,外觀膨松,冷卻打碎,接種米曲霉種曲,入曲室如常法制曲,約96小時,出老曲。
(4)制醅發酵:成曲在容器中堆積后加16~17°Bé鹽水浸泡,發酵溫度控制50~55℃。管理與醬油生產相似。
(5)磨細:將發酵成熟的醬醅在鋼磨中磨細(或再過篩),并以蒸汽加熱滅菌,即為成品。必要時對干稀進行調節。
加酶發酵
酶法生產甜面醬,改變了制醬工藝的傳統習慣,簡化了生產工序,改善了產品衛生,產品甜味突出,出品率高。
制作方法 (1)酶液的萃取:按原料總重量的13%稱取麩曲(其中3.040麩曲10%,3.324麩曲3%),放入有假底的容器中,加入40℃的溫水浸漬1.5~2小時放出。如此套淋2~3次,測定酶活力,一般每毫升糖化酶活力達到40單位以上時,即可應用。
(2)蒸面糕:面粉加入拌和機中,定量按30%加水,充分拌勻,不使成團,和勻后常壓分層蒸料;加料完畢后,待穿氣時開始計時,數分鐘即可蒸熟;稍冷后用機械打碎,使顆粒均勻,在正常情況下,熟料水分為35%上下。
(3)保溫發酵:面糕蒸熟后,冷卻至60℃左右,下缸,按原料配比(面粉100公斤加酶液-13公斤麩曲浸出液,食鹽16~17公斤,水66~67公斤)拌勻后壓實。此時品溫約為45℃,24小時后,容器邊緣部分已開始液化,有液體滲出。面糕開始軟化即可進行翻醬,以后每天翻二次,保持品溫45~50℃。第七天起升至55~60℃,第八天根據色澤深淺可調高至60~65℃,出醬前可升至70℃,立即出醬。在下缸第四天,可磨醬一次,使小塊面糕磨細后,更有利于酶解。
酶法甜面醬的出品率,以原料面粉計,每100公斤面粉約可生產面醬210公斤,比普通甜面醬約增產30%以上,但風味稍差。
免責聲明:本資料來源于網絡,如果侵犯了你的版權或其他權利,請通知我及時刪除。